专访-比特币“矿难”之后,区块链还有怎样的未来?

每一新生事物证实或证伪过程中,公众意见总是两极相对、势不两立。

最近这次,便是区块链了。

有人视它为应许之地,也有人认为它更像郁金香泡沫。互道珍重后,前者奋不顾身,后者敬而远之。

近期一个现身聚光灯下的“前者”,是刘杰,OK区块链工程院首席科学家,曾经的腾讯T4级技术大牛,更知名的前缀还包括“江民杀毒软件开发者”。

刘杰不仅有对技术的深刻洞察,作为一名行业老兵,还有着成功穿越互联网泡沫的丰富经验。

此番跃进区块链的“迷障”,出任OK区块链工程院首席科学家,在比特币大熊市之际,他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未来?

4月下旬的一个午后,带着一系列迷思,我们走进了刘杰位于北京北五环外的办公室。

01法律和制度

接受OK区块链工程院的邀请,出任首席科学家,对刘杰来说,断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抉择。

“这经历了我对区块链从发生兴趣到深刻认知的一个过程。”刘杰说,初遇区块链,是几年之前,身边的朋友们向他介绍国际上新兴起的一些技术时,“由于我也是做技术的,我就想研究一下它背后是怎么回事,是不是真如他们说的那么玄。”

因为过去常做大型数据库,也做过类P2P的软件工具,熟稔分布式存储技术的刘杰,这个新兴技术给他的第一印象,似乎并未超出预期。

为了更进一步印证,刘杰之后将目光放到了区块链最主要的应用——比特币上。

在研究比特币的原理过程中,刘杰发现,它不光是一个分布式存储的账本,也不仅是使用链式路径,更不止是公钥、私钥体系这类较常见技术的植入,“它是用一种架构思维,集合大家的工作量,通过很多复杂的技术通路,使各种技术达到了一种非常精妙的匹配程度,进而取得它的不可篡改性。”

“一开始的时候,我还觉得这个技术也见过,那个技术也见过,但当探究它们为何这样组织起来时,就觉得特别奇异。这种架构和思想,其实特别吸引人的。可以说,很大程度上,是这么多的技术交织产生的不可思议的化学反应吸引了我。”刘杰说。

如是化学反应的结晶,自然正是区块链本身。对于一个刘杰式的技术大牛而言,因循着奇异的技术路径,推开区块链的大门之后,一个神奇的世界便展现在眼前:“抽象地说,区块链就像数字世界里的法律和制度。大家遵从这个制度往前走,它就形成了一种可执行、可控制的智能合约。而当我们可以将它应用到具体的场景之中,便可形成迄今人类社会最可靠的信用共识。”

“我觉得这个事我要不做,简直太对不起我的好奇心了。我就找到这里,就开始这个在工程院,开始研究工作,大概是这样的。

02人工智能+区块链

关于人工智能,很多人笃信它是人类社会的未来;但对于区块链,往往是一笑了之。

“这确实是当下的现状。这既说明,很多人对区块链存在误解;也说明,大家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也存乎很大盲点。”在刘杰看来,人工智能的未来,其实正是区块链的未来。

“先说个最容易被公众理解的逻辑,事关人工智能发展问题。”刘杰说,人工智能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,在于不断对其喂数据,使它得以不断自我学习得以成长,最终在某个具体领域或通用领域有所建树。但现实问题是,这需要大量的计算能力。

“你可以买十台、一百台甚至上万台服务器放在一个大机房。但即便是再大的机房规模,也难比分布式的全网算力。而区块链的power算法,就可以使它与人工智能的训练有效结合。大家何必要去挖矿,大家都搞训练就好了,谁训练的好,谁贡献值值就高,谁一样可以得到虚拟货币的奖励。”

“尤其对于通用型人工智能而言,区块链技术可以为它创造最佳的试炼场。”刘杰说,“最重要的,比较起传统技术,区块链技术训练的人工智能的智力是最有保障的。”

“比如,某个机构为了训练自己的AI,在民间众包一些算力。但你知道,这一过程中,如果某一个节点它不是老老实实地进行训练,最早训练出的结果,就一定是存在问题的。”刘杰进一步解释说。

“所以,对人工智能来说,它首要解决的,就是一个个节点之间相互信任的问题。当前来看,似乎没有比区块链更可靠的技术,可以适应并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
刘杰看来,经济性与信用机制问题,使得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有着天然的鱼水关系;但这种应用性关联,还不是区块链之于人工智能的终极意义,“某种意义上,区块链技术之于人工智能的意义,价值的体现并不在人工智能本身,而是在人类社会。”

刘杰认为,深刻理解人工智能的人都能明白,埃隆·马斯克所称的“人工智能威胁论”绝不是危言耸听。

“人类社会中智商180的人已经极为罕见。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,智商也大抵如此,在他的理论指引下人类造出了原子弹。试想,最终通过不断扩张的全网数据训练出的人工智能,在未来的某一时刻,它的智商甚至不是百位级、千位级,而是万位级。这意味着什么?”

人工智能崛起的后人类社会时代的图画,使得刘杰与埃隆·马斯克“心有戚戚焉”。

刘杰说,很多人不把它当问题,是因为他们不理解AI是什么。觉得在工厂里自动生产机器工作机器人是AI,其实那不是,那只是自动化,“即使当前所谓的用了训练神经网络学习的AI,也只能称得上更高级别的自动化。”

“真正意义的通型AI,它稍微花0.1秒动动脑子,什么纳斯达克、世界经济,都会在他掌控之下,谁都玩不过它。更遑论人机结合模式、为人所用的AI,类似的困境反而会更加突出。”

“所以,解决人工智能威胁论的根本路径,在于为其制定不可违背的‘宪法’,置于所有人工智能架构最底层的通信协议中。如果AI不遵守这个规则的话,那么它就无法从这个世界中获取数据,不能进行网络操作,不能获得有关权限,就相当于在它底层上给它做了一个根本性限制。”

而在技术路径上,“人工智能宪法”的制定,迄今看来,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优势,是唯一可靠的通路。

“有人可能担心最极端的情况,即它可能控制全网51%的算力,进行规则修改。但前提是,这对特定人工智能来说,这一过程从开始便构成‘违宪’,很快就会进入紧急状态。另外别忘了,区块链技术也是不断演进发展的。”

在刘杰看来,如果人工智能是人类的未来,那么区块链的未来,无疑也已经到来。

03现实的土壤

要仰望星空,更需脚踏实地。当前的刘杰要做的,便是将胸中的丘壑置于现实的土壤。

刘杰坦言,区块链首先是一种技术,这个技术肯定要用应用于互联网、应用于生活、应用于各行各业。

“早期的时候,我们其实开始是叫OK区块链研究院,想钻研一下这个技术。后来想这样不好,因为技术要服务于大众,所以把它改叫OK区块链工程院。我们是要把区块链技术进行工程化,进行实施,把它应用于数字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。”

如果一定要贴近普通人的理解力去介绍区块链技术,刘杰不假思索地说:“它没有神秘光环,只是经由媒体渲染异化的厉害,其实区块链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物流的追踪、学历的证明、族谱的追溯、甚至房产、婚姻状态的确权与确认;至于大家都熟知的互联网金融,更是天然的应用载体。”

当前,刘杰和他的团队,正集中精力在做三件事,也可以称为三条线。

第一条线,是基础技术。在这条线里,主要涉及加密算法研究、共识算法研究,数据的分布式存储研究,以及互联网算力的有效利用和组合配置。

“比如说你的手机,或你的电脑,在空闲的时候,我们可以分配给你一个简单的任务,你算出来之后对我有帮助,你可以获得各种报酬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,本身就趋向于社会的互助与资源共享分工。因为一个喝牛奶的人,通常不能去养一头牛,我们做这些基础技术研究,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解决类似的问题。”刘杰阐释说。

第二条线,是要做一个平台。这个平台,指的是OK区块链工程院准备做一条公链。

“公链即平台,这是我们特别重要的一个任务。这个公链上,将来会跑各种智能合约——通俗点说,第三方可以基于我的公链研发、推广各种应用产品。”

刘杰随即举了个例子:电子病历。

比如说,病例我要上链之后,它是具备不可篡改性,又具备隐私保护性。除了你授权的医生,在你授权的这几天范围内,他可以看到你的病例,过去之后任何人都看不到。

即便他采用某种作弊机制,看到了你的病例,他同样会产生一个数字签名。如果这个人别有用心,把病例或者把你有关的疾病信息传播出去了,你只要根据前面的信息戳,便可以即时追踪到做坏事的这个人。

而且,如果所有的大家的病例、化验单都上链了,也就意味它可以在各家医院流通,而避免了当前一家医院做了检查、另一家医院不认结果的弊端。

第三个,则是要研发一批具体的应用。

目前,刘杰团队正在研发的应用分为两类,一类是其承接的重点的科研项目;另一类则是根据平台发展需要,制作不同应用场景里的demo程序,用于指导第三方机构或个人更有效率的在其公链上开发各种应用。

04区块网

在刘杰的视野里,其对于区块链技术优势的深刻认知,使其坚信,由无数区块链织构出“区块网”,将在未来更先进的生产力与计算力体系中,颠覆当前互联网所扮演的角色,成为数字世界的最底层构成。

当然,一如所有新生事物的所面临的重重挑战那样,愿景之下,道阻且长。

在刘杰看来,当前有三座大山横在区块链的发展路径当中,其一推广普及欠奉,其二政策尚不明细,其三人才过于稀缺。

推广普及这件事,说起来其实蛮“拧巴”。虽说当前区块链炙手可热,但因为币圈各种情况频发,使得区块链也因此遭遇无妄的“异化”之祸。

作为技术本身,区块链是中立的,代表着进步的生产力;但是与其剪不断理还乱的虚拟货币,在发展早期遭遇的过山车式境遇,还是难免殃及鱼池。

对此,刘杰说:“如果一个东西起伏比较大的话,它就不可以和真实世界中的货币相比。所以按照美国的这种最新的讨论和法律规定来讲,他们把比特币当作一种货物,不是当一种货币来看。大概这种方法来处理它,我觉得还是比较合理的。”

对于虚拟货币的未来,刘杰也比较理性:“未来很长时期,它依然会存在较大波动,直到技术和市场对它进一步的认可。以比特币为例,如果有一天,大家都拿着虚拟货币去买东西的时候,如果比特币还不稳定,想必任谁也就不会选择用它当货币,它自然就被淘汰了。”

厘清了虚拟货币这回事,再说推广普及的“拧巴”,还不得不提“流量的意志”。

刘杰对此解释说:我们都知道,流量在大厂们的手里掌握。大厂们从不重视,到现在的不得不重视,但问题在于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,而所有大厂都是中心化的……这重意义上,流量的意志也在阻碍区块链技术的推广普及。

说到政策尚不明细问题,这既是众所周知,也是众所关心的。和诸多区块链深度研究者一样,刘杰希望国家能在区块链有关产业上,尽快制定、明晰相关法律和标准,“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战场,希望我们不会输在起跑线上。”

而对于人才问题,刘杰一脸苦笑:“这是个核心问题。我们工程院招人,是个特别痛苦的过程,真的懂这方面的人太少了,一直招不到即插即用型人。”谈到应对方式,刘杰声音骤然严肃:“既然人才稀缺是现实,我们就寻找、发掘、培养。相信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