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危机

很久没更新文章了,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事。最重要的一件是自己当爸爸了,在此恭喜自己一下。

在所有的论述展开之前,先来讲一个小故事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边有这样一个故事。话说有一天一个书生,来到荒郊的一个旅店。店里只有个老板娘在等客人。书生没带多少钱,就问老板娘,我想住店,但是第二天才给你钱,我会把钱放在枕头底下。老板娘想了想,反正没什么客人就答应了。书生住进来没多大会,就问老板娘有没有一头睡,老板娘就问啥是一头睡,书生说就是枕头的意思,老板娘就给他了。又没过多大会,书生又问老板娘,有没有叉开,老板娘不解,啥是叉开,就是剪刀啊,老板娘又给他了。第二天书生一大早就走了,老板娘就去枕头下拿钱。发现不但没有钱,自己养的大花猫把毛都给剪了放在床上。这把老板娘气坏了,破口大骂:“你要一头睡我就给你一头睡,你要叉开我就给你叉开,随后没给钱不说,还把老娘的(猫)毛给剪了。”

最近做了款2B的产品,陆续也收到了销售方面的反馈。反馈回来的东西和原来的想法和路线差距比较大。当然,这都是预料之中的常规操作的了,以前也做过不少的产品,反馈差距大很正常。不过还是要分析下原因。我觉得原因无非有两种:一是市场人员自己的想法,市场人员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做一些反馈;二是面对客户的时候,客户确实也会跟自己的需求反馈出和原有产品不同的东西。其实对于这两类反馈,我们不好区分,也不应该区分对待。我们可以把这些反馈归在一块,联想到最开始的故事,可以把这两类都叫做书生,我们作为服务方自然就是老板娘。这时候我们就出现了一个矛盾,一方面我们不想最后结果“没给钱不说还把毛铰了”,一方面还要重视书生,没有人能把客户不放眼里。这个想法确实很折磨人。最后转念一想,这看似矛盾,其实不是。首先,这是所有公司都面对的挑战。其次就像下围棋,既要打劫,又要考虑最后收官。看似矛盾,最后还不是谁是大师谁赢。所以不在于矛盾,而在于处理矛盾的人的level。

希捷的当初是硬盘制造厂商中的佼佼者,在3.5寸硬盘出现之后。面临一个问题,是听从客户的意见继续扩大生产5.25寸硬盘,还是投入精力推广3.5寸硬盘。事实证明,应该在合适的时间点投入精力推广新技术,因为早了使用3.5存硬盘的笔记本市场还没成型,晚了就被弯道超车了。实物的发展往往呈S型曲线,两个东西S曲线交汇前做好更替的准备是最合适的。

杜国楹,这个人肯能有的人不熟悉。但是背背佳、好记性、8848手机、e人e本、小罐茶大家都熟悉。他们背后的共同的推手正是杜国楹。这些东西好吗,真就是一般货。贵吗,死贵。为什么他能一波波的收割智商税,人家掌握了收割的模式,掌握了用户攀比好面的心理。别看就这一招鲜,一招鲜也是大师。

回到开始的问题上,重要的不是选择接下来做什么,而是你选择这么做的理由。有没有战略性的眼光看的很长远,还是受书生的牵制随波逐流。有没有一套方法论和目标支撑你的选择。